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什么方向疏散?
化学品事故向上风方向疏散。
避免有毒气体挥发至空气中引起中毒现象。另外还需要向高处跑,避免液体化学物质向低处汇集。根据事故物质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并根据防护等级按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
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处理基本程序:
1、建立警戒区域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3)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2)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国家对初中教室窗子的安全规定,比如高度,是否必须安装防护窗?
无论是多高的窗子都需要安装防护窗的,安装防护窗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但是应消防应急处理来看,如果安装不锈钢或者钢管的防护窗在学校这种公共场所遇到火灾等情况又不易逃生,应以上两种情况考虑,隐形的防护窗就成了首选
初中一般是什么时候去军训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除大学、高中生外,还有中小学生也应接受军训。时间一般在9月份开学前或10月国庆后。
1.小学生与初中生主要训练基本的队型排列和动作,不宜过度军训。
2.高中生在队型排列的基础上,训练内务整理和紧急疏散等日常能力,并开展国防知识讲座。
扩展资料
“军训”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的奴隶社会,以后各朝代都有过对学生实施军训的记载。
我国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真正走向正轨,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1955年7月我国颁布第一部《兵役法》,第一次从法律上作出了在大学生、高级中学学生中进行军事训练的规定。
1996年,全国军训试点院校已扩大到157所,此外,还有很多非试点院校也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军事训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近500所高等院校和近3000所中等学校开展了学生军训,每年参训的学生约占年度招生的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