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办法?
网格化管理是指将城市或乡村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相邻的网格,并在每个网格中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实行综合治理和服务的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办法是指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和管理人员在网格化管理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网格化管理办法:
1. 制定网格化管理计划:各级政府应当制定网格化管理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各个网格的边界和管理职责,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2. 加强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各方面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3. 完善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网格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4. 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协调:各级政府和管理人员应当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协调,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解决居民的问题和反映。
5. 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政府和管理人员应当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未能履行职责或管理不善的情况,依法追究相应责任,确保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网格化管理办法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规定和要求需要参照当地的相关法规和政策。
网格员制度和职责?
1、采集基础信息:全面采集、动态掌握并及时上报网格区域内人口、房屋、社保、诉求、就业、安全、稳定等情况,突出做好民生服务、困难群众、社会稳定“三本台账”建设,做到底子准、情况清、动向明。
2、联络社情民意:做好网格居民与社区管理站之间的信息沟通、情况通报,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居民的诉求和愿望,做好登记上报和情况反馈工作,依法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3、调解矛盾纠纷:主动开展网格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网格内;对现场未能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录入上报,对重大或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上报。
4、服务特殊人群:准确掌握网格内特殊人群的基础信息及情况变化,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帮教服务工作。
5、巡查社会治安:协助指导开展治安群防群治,随时排查、掌握、上报治安、消防等公共安全隐患,做好预防、劝告、疏导、教育等工作。
6、倡导文明新风:积极引导辖区内居民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脏、乱、差”和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问题,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7、代办居民事项:熟悉掌握各项居民事务办理条件、流程,协助行动不便的居民申请办理计划生育、低保、困难救助、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民政优抚、残疾人服务、下岗失业登记等民生事项。
什么是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制度?
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制度是指将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范围、划分为一系列的网格,并由相关部门对每个网格进行细致化管理和监管的制度。它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生态环境问题分解成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现对不同区域、不同问题的全面覆盖和有针对性的管理。
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明确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主体,确定各个环节和工作任务,推动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制度的优势在于提升了生态环境管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通过将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划分为网格,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和解决问题,减少信息传递和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网格化管理还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整,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制度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细分为多个网格,实现对各个网格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兰州网格员管理制度?
兰网格员管理制度有
加强人员筛查。宾馆、酒店安排专人负责,参照以上职责做好入住宾客管理工作。
加强人员管控。对发现的低风险区来兰返兰人员,由网格员核查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无阴性证明的详细登记个人信息,立即报告社区进行核酸检测。
加强管理保障。各区县制定完善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编制三级网格管理人员名册,统筹做好本辖区网格管理人员、物资的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