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多去学习相关书籍,然后可以去看相关电影
学生学习中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
影响小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有如下几个方面:(1)贪玩。贪玩是孩子的本性。孩子虽已入学,但还没有自控能力。可能人进入学校,思想还在校外,听课时心不在焉,下课后猛玩;放学后在路上玩,回家丢下书包就到外边玩;玩起来就忘记做作业,甚至忘记吃饭。过分贪玩的孩子,多见于对其娇惯的家庭。如果这种贪玩的习惯持续到三年级,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克服的方法是:对孩子要提出严格的具体的要求,如:上学时,要禁止带任何玩具到学校,放学要先完成作业,然后再去玩;在外面玩的时间要适当限制,逐渐扭转贪玩的习惯。同时,父母要经常检查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2)边学边玩。小学生由于刚进学校,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入学前已经形成的贪玩的习惯,仍然根深蒂固,因此,边学习边玩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是;做作业时,拿出玩具玩一会儿,又回来做作业,做一会儿作业,又去玩,上课时,边听老师讲课,边玩小玩具或扣指甲。这些习惯很不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结果是学习没学好,玩也没玩好。克服的办法是:入学前,大约在5岁时,就要注意逐渐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以适应将来的学校生活。例如,要求孩子吃饭时要好好吃,不边吃边玩;给孩子讲故事时,要求他认真听,不要边听边做其它事,如果孩子不想听了,就及时停下来;入学后,应要求孩子按时作息,按时到校听课,课间要充分休息或玩(不要赶做作业),课堂上要注意听讲;家庭作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一般应当先完成作业再去外边玩。(3)作业马虎。许多小学生对做作业的意义认况不足,只是应付差使,稀里糊涂做完了事,自己从不检查,或者只做书面作业,不做口头作业(有些小学生书面语言能力、阅读朗读能力很差,主要是由于没有认真地做口头作业)。克服的方法是:要教育孩子树立认真的学习态度,父母要经常检查他们的作业,并且要配合老师帮助督促孩子完成口头作业。上述不良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父母不能认为“孩子小,大了自然会好”,而采取等待和迁就的态度。要知道,任何坏的习惯一旦养成,要想改正是很困难的。
如何规范九岁孩子的行为习惯?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谈到了三点:第一,育儿是父母的职责;第二,配合学校是父母的义务;第三,行为规范是家教的第一内容。
关于第一个,育儿是父母的职责,作者介绍说在日本外出打工的很多是老年人,而在我们中国则恰恰相反,一般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年老体弱的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这就怪不得我国近年会出现那么多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或留给爷爷奶奶或寄住在亲戚朋友家或送在全封闭寄宿学校。在我的班级中,58位同学,下午放学的时候我看到的大多数是老年人来接孩子,很少有父母亲自来接孩子的。接这个班已一学期了,可还有很多孩子父母我一次面也没见过,打电话联系接不通,家访没人在家,老年人不识字更没法沟通。因此,对于这些留守儿童,不仅要从外部去关心去帮助,我们做父母的更要从自身角度去解决问题。关于第二个,配合学校是父母的义务。在日本,父母全力配合学校工作,每一次的学校活动都积极参加。如果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他也不会责怪学校和老师,而是自责给学校添麻烦了。我不要求我们的中国家长都这样,因为国情的不同必然会存在差别。可在我的身边,也有让老师寒心的情形存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意外事情时,第一反应就是你们学校老师是怎么看孩子的?是怎么负责任的?他们恨不得老师你每天24小时看在自己孩子身边,只要有一点小事就是你老师的责任,“你们老师是干什么的”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在学习方面,你也不能超过界限,如果哪天你想帮那个孩子补补功课有个别家长又会嫌你占用孩子的时间,而一旦考试成绩出来了他又会气冲冲的来找你对他们家的孩子太忽视,令你有口难辩。第三,行为规范是家教第一内容。这一条最令我思考,因为,我们的孩子少有几个人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行为习惯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速成的,他是长时间的积累养成。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首先要在平时注意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家长更要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孩子,今年九岁了,可到现在早上依然是她母亲喂饭给她吃。当时我听说时特别感到惊讶,因为我的女儿十五个月了,满周岁以后我就试着让她自己吃饭。可我的学生这么大了居然还要母亲喂饭?我问她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告诉我只是怕女儿拖拉时间长早饭冷了孩子没法吃。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这样的母亲我不知道是该敬佩还是该劝解。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常说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种补习班、各种营养补品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来。可是,如果孩子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我才真正觉得,我们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
1、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2、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
3、良好的道德习惯 只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孩子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成为未来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种行为准则,尊重和照顾老人,不尿尿,不破坏花草树木,关心公共财政,遵守交通规则,能够在其他地方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4、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熟度。好孩子的学习习惯更好,大多数不擅长学习的孩子不是因为他们的愚蠢,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5、良好的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角度思考,有助于孩子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得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如:感觉接触了解新事物,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尤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