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洛阳栾川私立学校有哪些拜托帮忙一下!!
洛阳栾川没有私立学校。
现有学校:栾川一高、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和三高合并》、实验中学、城关中学、第一、二、三、实验小学,第一实验幼儿园。伊禾幼儿园《刚建成,现已投入使用,目前是我县最高档的幼儿园,算是贵族学校吧》
其他都是各乡、镇、村类小学初中
学校周围分布有各类英语、美术、舞蹈、书法、跆拳道类辅导班
二、洛阳市初中十大重点学校排名
1、河南嵩县第一高中
1930年河南省省主席万选才倡议兴办嵩英中学,1948年改建为嵩县第一中学,1971年改名为五七大学,后改为嵩县第一高中,是市级重点高中,07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2、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是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是新安人才的摇篮、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位于新城区东段,东接举世闻名的汉函谷关,南接贯穿东中西部的大动脉310国道,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象两条巨大的臂膀簇拥着新安一高这颗豫西教苑的明珠。
3、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34年,其前身为县立师范,1937年,附设初中部,1946年,中学教育初具规模,遂更名为宜阳县初级中学。
4、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
目标明确特色突出。学校秉承“苦学成材,振兴中华”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精神兴校、以质求存”的办学原则,认真贯彻“苦”、“严”、“新”、“实”四字方针,紧紧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5、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一百多年来,无论是曲折坎坷,还是成就荣耀,洛一高历经风霜生生不息,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彰显教育为民之风范。195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重点高中。
6、洛阳市第八中学
近几年在市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升学率逐年攀升。
7、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新校区位于洛南新区关林大道龙和小区南,是一所高规格、高品位的花园式现代化股份制寄宿学校。
8、洛阳市第二中学
洛阳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55年,是洛阳市最早的重点中学和洛阳市首批示范性高中。
9、洛阳市第一中学
洛阳市第一中学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营林街9号。已于2010年10月份迁于原洛一高东院,现校址为河南省洛阳市爽明街1号。
10、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南省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创办于1949年8月,原址位于栾川县城老北街,校名栾川县立初级中学。1953年迁入现址--魁丘山关帝庙。1956年秋设高中部成为完中,更名为河南省栾川县第一中学。
三、栾川县最好的初中
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是栾川县公办中学,是省重点示范中学,有着一支强劲精良的教职工队伍,近140多名教师中,有31名高级教师,72名中级教师。坐落于栾川县城北隅魁丘山巅。周围群山环绕,前方伊水穿流,四时佳景最宜读书治学,一方沃土可植兰蕙栋梁。
四、栾川乡的科教文卫
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城东新校区)
栾川县中等职业学校
栾川乡第一初级中学(又名朝阳中学,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初中部)
栾川乡第二初级中学(有名慧光中学) 2000年,全乡共有幼儿园17所,31班,幼儿778人,幼儿教师23人。村完小13所,中心校2所,教学班102个,在校学生3134人,教师171人。
1990~1994年,全乡筹建两所初级中学。栾川乡第一初中设朝阳村,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80平方米,投入170万元,教学楼1幢,4层,52间,24班规模。2009年,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在城东新区建设新校区时合并栾川乡第一初级中学,栾川乡第一中学改名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初中部。现栾川乡第一初级中学有初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和高中部一年级、二年级再此学习。栾川乡第二初中又名慧光中学,设双堂村,占地3664.8平方米,建筑面积1789平方米,投入45.5万元(其中台胞靳天锁捐赠25万元),教学楼1幢3层33间,住宿楼1幢3层30间。2000年,全乡初中有教学班34个,学生1753人,教职工116人。
1996~2000年,全乡中、小学教育成绩斐然。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中等教育完成率均达100%。1996年,“两基”达标顺利通过省验收。1998年,扫盲工作经国家验收合格。1999年,全乡获国家级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奖9篇,省级5篇。 1993~1995年,栾川乡在樊营村建蔬菜日光温室100余座。1996年,成立食用菌技术推广站,全乡种植食用菌10万袋。1997年,仅百炉村就发展代料香菇15万袋,成活率90%。1998年,调整产业结构,推广天麻有性繁殖,养子沟、后坪两村繁殖1070穴,成活率96%。1999年,后坪村570穴天麻,共收获有性一代种子1425公斤,产值11.4万元。村民高海一穴天麻产16公斤,产值600余元,创全县穴产最高纪录。
1998年,开发土地20亩,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6座和蔬菜保鲜库1座,年底上市蔬菜集装箱1000多箱。1999年,扩大规模,开发土地40亩,建高标准日光温室12座。
2000年,分别在堂上和湾滩等村进行了平衡施肥、粮药间作等实验,在温室中试种樱桃、番茄、佛手瓜,还引进了美国凯特杏、冬枣等品种。栾川乡早有群众自发组织文化活动的传统,每遇重大节庆日,各村都踊跃参加自办文艺节目。较有影响的业余文艺团体是樊营村锣鼓队,40多人组成,统一着黄色银扣勇士服,大鼓7个,大铙、大镲各10副,其它配套乐具齐全,演奏曲牌主要有《百姓》、《单双挂》、《英雄阵》、《闪折腰》、《小虫闹》、《鸡上架》、《卧虎》、《马连川》、《撞倒墙》等。演出铿锵有力,音色浑厚沉重,演员威风八面,实力雄厚。1995年,参加全县“鼓王夺标赛”,获“鼓王”称号。另外,堂上村的女子锣鼓队也有一定名气。民间舞蹈主要有狮舞、龙舞、高跷、旱船、竹马、花鼓等。
1995年以后,堂上、七里坪、樊营、养子口4个村先后成立了业余剧团,农闲聚会排戏,演练节目,巡回演出,自娱自乐,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中国文化报》、河南电视台和洛阳电视台都作过专题报道。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扩大机耕面积,完成了土地延包30年不变工作,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1994~2000年,粮食总产居全县各乡(镇)前3名。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19元。
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蔬菜和油料作物为辅。90年代,百农62、温麦4号、温麦6号、温麦8号和周麦11号等品种普遍推广,并取得了可喜成果。1996年,堂上村在大旱之年夺得600亩小麦单产467.8公斤的好收成,获县、市嘉奖。
玉米种植普遍。1990年起,先后使用丹玉13号、掖单2号和商育1号、掖单19号等玉米新品种,使栾川乡玉米获高产。1998年9月19日,市、县农业科技人员,在玉米丰产开发区堂上村第6组村民朱二妮的2亩承包田里种植掖单19号品种,实地测量,每亩4100株,亩产高达1159.5公斤,创全县玉米高产新纪录。七里坪、樊营、西河等村先后建起高标准日光温室235座,推广西粉3号、山东密刺、美国西芹等蔬菜新品种,年创收200多万元。
全乡有林地7.58万亩,其中疏林地621亩,灌木林地4.28万亩,未成林地2.39万亩,暂不宜造林地2238亩。1990~2000年,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飞播造林,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5%。
90年代,从事农田劳役和运输的大牲畜已被农业机械和先进的运输工具所代替。耕牛数量减少,肉牛和奶牛数量增加。1996年,西河村建起了股份制牧场,引进良种奶牛、肉牛,进行瘦牛育肥,牛奶一度占领县城市场。1997年,全乡饲养山、绵羊3718只,其中山羊当年出栏2472只。是年,全乡饲养生猪1.43万头,当年出栏7412头,猪肉产量676吨。西河村5头以上养猪户50多家,成为全乡最大的生猪饲养基地。全乡鸡饲养量迅速发展,樊营村500只以上的饲养户近20家,全乡家禽饲养量13.57万只,当年出栏肉鸡6.32万只,禽肉产量82吨,禽蛋产量326吨。 2000年,饮食服务业270家,均为个体户,从业326人,年营业额1903万元,实现利润4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