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案例 2024-09-01 03:11:02 0 0 一、办好家长学校,推动,促进和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案例一、立足农村,应需办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但是就我校家庭教育而言,形势不容乐观。我们组织教师对家教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村地区在家教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1、家长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在家教方式上存在简单、粗暴倾向,要么溺爱、放纵,要么空洞说教,要么武力压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依赖于学校和老师,效果很差。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成才观偏狭落后,特别是对学生美术、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技能的培养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是不走正路,这也制约了孩子的全面发展。3、农村长期形成的一些落后习俗与不良风气,如赌博风气、没有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有些家长自身很难起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正面引导作用。4、农村生活条件普遍艰苦,家庭负担重,许多家长长年在外经商、打工,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忙于生计,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管,在这种情形下,家长即使重视家教或很有家庭教育能力,也少有时间和机会。而担负监护义务的老年人普遍存在教育观念陈旧、溺爱孩子、思想守旧等问题,很多时候是只管吃穿,不问学习,严重制约着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5、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人才、新时代的建设者,促使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需加速改变。二、完善机构,规范管理1、健全组织。我校十分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在学校教书育人的总体框架下,努力构建立体化的育人网络。成立了家长学校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家长学校工作,制订工作计划,指导家长学校开展工作。召开家长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学校和班级两级家长委员会,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认真倾听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家庭教育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2、规范管理。近年来,我们一直把家长学校工作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计划时不忘家庭教育,检查督促工作时不放过家庭教育,总结汇报工作时不漏掉家庭教育,不断完善对家长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办好家长示范学校,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家长学校的《章程》、《职责》、《学员考勤制度》、《评好学员条件》、《家长委员会条件》、《学员学习情况记载》(包括考勤、效果)、《家长行为规范》、《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家长学校学期工作计划》、《学期工作总结》、《家长会活动记录》、《家长学校教师备课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制度的完善使学校管理逐步迈向系统化、规范化和序列化。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依靠两支队伍,形成家庭教育的科学网络。一是成立由退体教师代表、长沙村支委书记刘淑惠、陈家派出所熊小平等同志组成的“关工委”,平常由关工委同志、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委员会,负责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协调、监督等工作,并适时组织家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支是家长学校讲师队伍,成立了由学校行政、优秀教师、大队辅导员组成的“家长学校教学指导小组”,指导授课老师就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学困生转化、留守儿童家长(代理家长)、青春期学生家长培训班、育子经验等课题专门备课,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建立评价机制。激励家长参与和改进家庭教育的热情。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产生,采取个人申报,班主任推荐,学校批准并公示的程序,使当选家长委员会成员成为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不少家长都表示要关注学校,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树立“人人争当好家长”的良好愿望和态度。我们还实施了“优秀家长”、“优秀家庭”评选,从2004年9月家长学校开办开始,每年评选出10余名优秀家长和10个优秀家庭,进行赠书奖励并通报表彰,极大地调动了家长们的积极性。三、灵活办学,讲求实效1、“上课”与家长会相结合。家长学校毕竟是家长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故时间不宜占得太多,我们把“上课”与家长会结合起来,每次学校或年级开家长会,总是先安排一点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如“注意子女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学生学习困难的预防与疏导办法”、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训练等,争取家长听得入、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境界。这样家长既在家教的理论上得到提高,又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从而能更主动与班主任交流意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2、“上课”与个别指导、咨询相结合。我们实行以“上课”为主,还分别举办“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家长学习班,尽可能及时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个性”问题。经过学习,家长们改进了教育子女的方法,在学校和家庭配合下,使这些学生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3、改革家长会形式。一是家长会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变成家长的群言堂,家长成为了会议的主人,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有反思、有体会,有的外地打工回来的家长普通话夹着本地话,有的家长说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但都朴实、真诚,交流对话的效果是喜人的,共同关注解决未成年人存在的热点问题。二是让孩子参与家长会,不再使学生、家长分开,让孩子感受老师和家长是怎样为自己的成长筹划的,让家长感受老师和学生是怎样共同开展教育的,而老师可以感受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4、充分发掘、运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图书、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光盘播放、互联网等各种资源,定期向家长开放,增强全体家长的归属感,使他们感觉到学校是自己的学校,从而更自觉地关心、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设备和广播电视资源优势,重视家教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自制家教光盘80余片,更好地服务于家长学校的教学,增强家长学校发展后劲。二、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小学教师教育案例尊重学生家长是班主任与家长取得有下沟通的首要条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鲍特和凯利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而互动的核心是相互依赖,社会学中将这种相互依赖称之为“相倚”,应该说,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追求应当是“彼此相倚”型的互动,因为在这种类型的互动中,才能真正凸现双方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性。但是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教师是互动的主动方,决定了互动的激起、进行和结束,而家长属于被动方,总是被“牵着鼻子走”,因此尊重家长,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就为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下列出了六个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小例子:(一)有一个这样的女孩,因为是个插班生,所以总是觉得跟同学有点隔阂,家长和对孩子很紧张,要求也很高。孩子高高的,但是学习的成绩却一直在徘徊,人也比较内向,是个很文静很有思维的女孩,做事也有责任心,但是胆子不大。了解了这个孩子的前因后果,我觉得跟家长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我决定从孩子的谈话入手,了解了她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和周六周日的时间安排情况。通过这次的面谈,我知道这个孩子很听话,妈妈对她的成绩要求很高,稍有不会就会紧张得要反复讲,反复练,所以孩子胆怯,自信心不高。我跟孩子妈妈做了一个面谈,肯定了孩子在班上的表现,论智力、论能力、论给老师帮忙都一一赞扬,唯独是在表现自己方面不足,显得不够大方。这些细节反映出来可能跟她长期在长辈面前得不到肯定有关。我教给这个妈妈一些好的沟通方法: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哪里有错,请孩子检查的过程每题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互动达到检查和沟通的效果,而且还及时表扬她的细心和表达精准。不懂的也不要反复练习,可以开个玩笑让她记得更牢固。一个多月过去了,孩子在堂上的表现明显进步了,举手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的机会很多,回答的时候很精彩,让全班同学都听得入迷。孩子的成绩也从高低不稳的状态走向平平稳稳的99-100。还经常帮助老师去做好班上的学生管理工作,成为一个胆大细心的学生干部。(二)在几年前,在我还教数学课时,班上有一名学生小王,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是越来越差。发现情况,我立即把他家长请来,家长到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动手就揍小王,我立刻制止家长的行为,把他请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小王是单亲家庭,母亲不在了,父亲是做城管的,工作很忙,放学经常只有一个人在家,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视,没人管,家长教育方式单一,动不动就打孩子。看到家长这样,我就赶紧说,孩子这段时间上课认真,就是没有完成作业,并劝家长尽量找时间多培孩子,多跟孩子交流,家长也虚心接受了我的建议。另外单独和小王谈心,说:“家长是很重视你的,家长相信也你学习认真,希望你能做到”。之后小王有了明显的变化,交作业积极了,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我也抓住机会对他进行对此表扬,到期末考试时数学达到了90分。(三)小邵是五(3)班一名特别让老师操心的孩子。学习基础及学习态度都很差,平时又好惹是生非,总好“表现”自己,经常做一些与课堂纪律、校纪校规格格不入的事。这样的学生给班级学生与任课教师都带来极大的麻烦。就拿数学计算来说,因其基础差,领悟能力又差,大多计算是错误的,这让我非常着急。看来,这一学生必须要充分调动其家长的力量,光靠校内仅有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可说起该生的家长,她是单亲家庭妈妈很忙,与不讲道理。在她家长的眼里,她只要能在学校就可以了。我们仅从教师的角度摆出非常威严的架势,家长也不接受,甚至还与学生一样产生抵触情绪。那天,我把家长找来,先是肯定该生一些好的方面:如在上课认真听讲的情况下,表现还不错,能经常积极举手发言。平时也很热情,能帮助老师做一些小事。但也许是基础差了些,计算的内容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因此给数学的进一步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虽然老师平时只要一有空,就会帮助她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可如今由于回家后没能及时的复习巩固,成绩一时难以提高。此时,我完全站在为学生考虑的角度出发,为孩子提高成绩的角度着想,家长也比较容易接受。随后,便将其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告知给家长,希望能得到家长的大力配合。这次的沟通,我感觉到家长非常希望配合老师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一来,家长反而非常感激老师为他孩子做的一切,同时也更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四)某一天早晨,我正在校门口站岗,这时有一位家长送孩子来,却刻意停留了一会,我明白肯定是家长有事与我沟通,于是我马上走上前,微笑着与她攀谈起来。在几句开场白后,这位母亲马上就向我询问起儿子在学校的表现。我很理解她急于了解儿子在学校情况的心情,因此,像作报告一般地告诉她孩子这一阶段的进步。听到我的表扬,这位妈妈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她开始讲起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在提到孩子有进步的方面时,她看着我,眼神里透露出期望得到赞扬的讯息,我也适时地以惊叹的口气表达我对此事的看法。也许是我认真的倾听让她感受到了我的真诚,这位母亲也以一种平等的态度,诚恳的语气向我分析孩子的性格,并指出了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的不足。我听完没有立即表达我的意见,而是先客观地陈述了这还子在学校的情况,最后才说“如果他能……,那就更好了。”这位母亲一听,马上就明白了,她一边表示在家尽力帮助儿子改正,一边感谢老师对她儿子的关心和照顾。(五)小刘同学比较自卑,不合群,经常埋怨家长对他不好。同学们也不大喜欢他,甚至有些调皮捣蛋的同学欺负他。他的家长为此对学校、对老师有很大的意见。我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除了教育班级的同学外,还经常鼓励他,给他创造机会表现自己,树立他的自信心外。我还经常诚心与小刘家长沟通,以促进家庭的和谐与孩子的进步为出发点,客观的评价了学生的表现,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另外,我认真倾听了家长的倾诉与烦恼,让他们感到我是诚心诚意想要帮助他们解决矛盾。经过多次真诚的沟通,小刘家长认同了老师的做法,并主动配合老师。小刘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转变,参加活动积极了,与同学相处和睦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六)我班的崔峻曦同学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平时很少关心他的情况,小崔的生活起居主要依靠爷爷料理。在与他爸爸的接触中,我感觉到这位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较低,学籍确认这么重要的事情他可以迟迟不来、孩子秋游在他眼中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小崔在班里的表现不好,经常违反纪律,成绩也落后了。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位孩子的内心是渴望关怀和理解的,更需要来自家人的肯定。于是,我主动多次联系他的爸爸,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孩子的关注以及他对自己孩子的责任。后来也及时将小崔的进步反馈给他。现在小崔的表现得到家人的肯定后,他逐渐恢复了自信,违反纪律的现象少了,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拓展资料良好沟通应避免的错误1.沟通不当的标记2.没有正确的阐述信息3.给人以错误的印象4.没有恰当地聆听想想每当人们沟通时带有各自的偏好,会发生什么事,同样也令人开心。另外,没有哪个人的解释与另一个人的解释如出一辙,完全相同。感知、情绪和性别都在个人挑选和加工信息的方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教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案例教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案例教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案例。在学校里,身为教师的我们是需要做好家长工作的,这样才能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教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案例的相关内容。教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案例1小刘的母亲很配合,及时赶到了学校,小涵一听要请他的母亲来,有点慌神了,直让我不要请家长,说一定会改。看来小涵在家还是比较怕自己母亲的,这样工作也好做一些。小刘母亲到了以后,我先是感谢她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请她过来是想和家长一块帮助小涵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小刘父亲听了以后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说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我简单叙述了一下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想要和家长好好沟通,让家长多方面了解小涵在校的情况,同时我也能更好的开展对小涵的教育工作。他母亲听了我的叙述以后对他的行为很生气,说在家时他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就是自己犯了错还意识不到,并对家长的教育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从表情上就是一种不服气。我一听,心想:看来不止对老师,而是有这样的习惯。我马上接住他的话问道:“那当时您是如何教育他的呢?”小刘母亲当即表现出一种无奈,说:“我也想要教育,把他单叫进屋子,跟他讲道理,但是他却闷着头什么也不说,我一看就火,难免会对他大声地呵斥”听得出来小刘母亲在教育他时容易失去理智,接下来他母亲补充道:“我每次教育小刘时他的爷爷总是拦着我,还老说我的不是,弄得我更生气了”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身上有好多不好的习惯的不到及时的纠正,一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更主要在于他的教庭教育上有一定的问题。小刘母亲说自己一直很忙顾不过来小涵,平时就是跟着爷爷,爷爷很溺爱孩子,也不让说,不让动的,自己现在在小刘的教育上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晚上想到这个连觉都睡不好。我当即表示了理解,同时劝解道:“小涵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这个孩子心地善良,有时也知道老师对他的好,懂得感恩的”我举了一个小涵曾经让我很感动的事情,并列举了小涵在校时的一些好的表现,表示我对小涵并不会放弃,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学生的。小涵母亲听了以后面色有些缓和,表示对老师的感谢。我觉得有必要给小涵母亲提出关于教庭教育上的一些建议: 1、希望回去以后和家人沟通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好家人能达成一致不要袒护和溺爱孩子,毕竟是为了他好。 2、在发现问题以后,一定要当时就给小涵指出来,不要忽视孩子的缺点。 3、多看小涵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建立自信。 4、做家长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过于着急,因为对问题会于事无补。小涵母亲是若有所思,并答应尽力做到,我说把小涵叫过来吧,当着他的面再谈一些问题,不要让他以为老师在告他的状,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我把小涵请到了办公室,把刚才我和他母亲的谈话简短的叙述了一下,并当着他母亲的面也肯定了他平时一些好的方面,同时刻意对他的母亲说回家一定不能大声呵斥和打他,一定要好好的沟通。小涵的面色也比较缓和了,但是还是不说话。教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案例2小伟(化名)是名小学四年级的男生。他很爱运动,并且活泼可爱,但在他妈妈眼中,小伟却是一个不敢和人交往的孩子。在上课时,小伟经常有意无意地捣乱,并对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表现出了一种难以理解的仇恨,他说自己尤其厌恶现在的语文老师的教育方法,这也是他经常在语文课上故意捣乱的原因。但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小伟的父母却并没有将他的思想情况与老师沟通,结果反让老师对小伟的异常表现更加反感。案例分析:教育心理专家与小伟沟通后,发现他是一个内心非常成熟,很有主见的孩子。在小伟的内心,他非常希望能通过校外的自主学习使自己的语文成绩有显著提高,好让老师对他另眼相看。心理专家指出:当孩子在学校因老师的管教而受到打击,表现出焦躁,愤恨的情绪时,家长不应急躁,既不能不问缘由对孩子横加斥责,也不能跟着孩子一起在背后数落老师的错误,这样都会使孩子在心里更加增长对老师的仇恨。家长应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情况,在共同理解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找回自信,也可以为他找一些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拓展。家访老师与家长零距离接触学校和家庭的有效结合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而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素质,教育方法都将对孩子思想道德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有责任发挥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使学生在家中受到良好的启发和科学的指导。基于这种考虑,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应运而生,近来,久违的“家访”也在我市的中小学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市教育局从5月开始启动的“万名教师家访活动”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这种零距离的沟通方式使家,校教育形成了合力。石老师针对这个学生进行了第四次家访,被家访的学生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女孩子,刚升初中时,母亲解女士经常对孩子进行抱怨或责备,“供你吃供你穿,就不能得一个好成绩给我看吗?”,“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总让我失望呢?”像这样的话总是挂在她的嘴上。孩子压力很大,学习也放不开。通过家访,石老师发现了孩子思想压力的真正源头,于是她耐心地告诉解女士,她的这种教育方式不正确,过多的责怪会给孩子更大的心理压力,对学习反而不利。适当的鼓励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解女士茅塞顿开,接受了石老师的建议,开始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一次数学考试中,女儿考的不理想,看着孩子胆怯的目光,解女士没有像平时一样抱怨责怪,而是耐心地告诉女儿:一次考试失败并不代表什么,只要努力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妈妈平时关心不够,也有责任,不怪你。平时内向倔强的孩子听到母亲的一席话后“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从那以后母女俩关系更加融洽,短短数月的时间,女孩成绩也快速地升了上来。家访中,石老师告诉女孩的父母:孩子在暑假的正常学习安排不要过于紧张,孩子的学习已经步入正轨,适当的放松和社会实践也是必要的。对此,两位家长不住地点头。谈到家访,其父亲孙先生表示,平日虽然担心孩子学校的各种情况,但也不好总到学校找老师询问,家访这种沟通方式,更能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从而达到更好教育目的,自己的孩子就是直接的受益者。家长曹兆启是市健康小学二年一班学生曹某的爷爷,这个孩子一直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班主任李红把这家作为重点家访对象之一。谈到李老师到家里第一次家访的情景,曹爷爷说:“从未想到老师会来到我家进行家访。通过家访,老师对孩子家中的表现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家长也从老师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样子,这样老师和家长更容易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更有助于这个家庭特殊的孩子的健康成长。”健康小学四年一班的学生刘子健的妈妈杨女士是个典型的“严母”,平日,无论孩子做什么,她都以“挖苦”“打击”为主导的教育方式。“你什么也不行”,“没有任何优点”是她的口头禅,连班主任姚远志老师通知要做家访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一定犯错了。”孩子委屈的告诉她,自己是作为班级的特长生被家访时,杨女士还不屑地说:“声乐,钢琴都水平一般,这算什么特长生。”当姚老师真正到家里家访时,告诉她刘子健是班级的文艺骨干,性格开朗,很有组织能力的时候,杨女士困惑了,“他真的很优秀,我怎么平时不觉得呢?”姚老师经过与她沟通交流,终于让杨女士“开窍”了。杨女士告诉记者,正在努力改变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样限制孩子的自由发展,孩子可开心了,也越来越爱和自己沟通了,感到很开心。“我平日不习惯到学校找老师,是家访让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杨女士由衷的表示。在没有成为教师之前,我认为一名好教师就是教学能手,就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自从真正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渐渐明白一名好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能手,还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艺术地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但是,现在不少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都有一条还有待跨越的沟壑,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遇到难题,还是习惯性地把一切过错都推到家长身上,教师请家长到校不是交流,沟通,而是“告状”,甚至训斥,家长对孩子的老师多多少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惧意”,甚至是“敌意”,因此进而生出抵触情绪的也有很多。那么,教师应如何消除家长的“惧意”,与家长之间如何进行沟通呢?首先,作为老师应当放下“架子”,有的老师可能要问,老师有“架子”吗?有的,以我所见,当我们面对学生家长时,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端起自已的“架子”,把家长也当成了学生,这时家长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对老师也诚惶诚恐起来,为了孩子也只好“委曲求全”了。其实有很多学生家长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的甚至是硕士,博士,但是他们在自己孩子的老师面前,有时侯完全就像一位小学生面对自己的老师。记得有一位学生家长,在本单位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领导,但当他面对孩子的老师,被问及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时,他竟毫不犹豫地说“一切都听老师的”。当我与他开诚布公的谈起他孩子的教育问题并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竟然感动不已。后来他才坦然的告诉:自从孩子上学,由于孩子的成绩不好,自己从来就没少受过孩子老师的训斥,他说自己今生最惧怕的就是自己孩子的老师。我觉得这位家长的话可能对老师有一点误解,也肯定是出于一种无奈,但是他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却非常具有代表性。这就说明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改正,那就是我们老师应当要放下“架子”,面对家长,我们应当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吩咐,多一些建议。应当把学生家长当成朋友,诤友,和他们共同探讨对其孩子的教育,不能认为“我是老师,你就应该听我的。”其次,作为家长,也应该拿出与老师沟通的诚意。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属于“抱大的一代”,有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投入的精力不够,在教育上总是一味的“迁就”孩子,认为只要给孩子穿好,吃好就行,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特别是对孩子独立性与良好习惯的培养方面更是如此。面对老师,他们可能也认为老师说的不无道理,但就是不愿“委屈”一下自己的孩子,对于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总是虚与应付,完全没有一点诚意,直到老师对其孩子丧失信心。另外,家长与老师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歧缺少一个和谐的沟通氛围,也容易产生一些难以沟通的障碍,这也很容易导致老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看法,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意见,使得两者之间的沟通不能顺利进行,这样的沟通往往就会产生这样的场景:老师成了训话人,家长成了毫不相干的听众,两者都对对方“不以为然”。这就难免陷入沟通的死胡同。其实,任何沟通都需要诚意,老师与家长也不例外,如果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能够放下自己的“架子”,家长也拿出自己的沟通诚意,这样就容易统一意见,容易对孩子选择一种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可避免老师讲一套,家长做一套,学生在两边应付而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都不理的尴尬。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第一,我认为必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基本信息。因为家长的职业,性格,认知水平的不同,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你可以通过走访,电访或和学生的聊天中,了解家里父母的立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甚至可以感觉出家庭是否和睦,什么是他们忌讳的,什么是他们喜欢的等等。这样,在和家长的沟通时,就更能知己知彼。第二,对不同的家长,一定要有不同的态度。比如对于那些对孩子相对宠爱的家长,交流时,首先应该肯定他孩子的优点,在充分,客观的拓展资料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 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视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 5、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辈的教育家一些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案例3家长如何配合工作的案例分析一、了解家长需求,变“希望家长做”为“指导家长做”案例1—“小贴画”:在刚入园的家长会上,我就用小贴画奖励孩子们的例子指导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得到的奖品,对孩子的成绩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您可以把它贴在当天的日历上保存起来,就像冠军保存奖杯、奖牌一样。表示对孩子的成绩很在意,激励孩子还想再次得到。”过了一段时间,有些家长主动反映说:“我和孩子已经攒了18个小贴画,如果孩子在家表现好,也会得到我们的奖励。”“孩子现在本事大了,开始评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有时他觉得我们表现好,还给我们奖励小贴画,真有趣。”“孩子现在可积极呢,你们老师真有办法,谢谢啊!”不仅如此,孩子们意外的认识了日历。老师每天点名时,很多孩子能包出当天的日期:某年某月星期几。以往我们经常对家长讲:“要重视孩子的成绩,要多鼓励孩子”。但家长不知道怎样重视、怎样鼓励。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家长工作给予具体指导是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最需要的,也是幼儿园教师应尽的义务。我们让家长把小贴画贴在日历上,方法简单有趣,可操作性强。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又认识了日历。家长即容易做到,又能从中得到启示。其实,教师奖励孩子小贴画、五角星、小红花是常有的事。但一般情况下,教师认为奖励了,自己的工作也就完成了。至于是否给家长看、家长看了怎么办、与自己工作无关。如今我们增加“指导家长保存”这一环节,却无形中对家长的家教水平起到了启示与提高的作用。二、发挥幼儿的纽带作用,从“欣赏”到“分享”案例2—“幼儿作品展示壁”:一天,辛xx小朋友带来她制作的沙画送给我们。我请她把沙画展示给大家看。孩子们高兴地鼓起掌来。我拥抱着她说“你真棒!”,并把沙画郑重地贴在墙壁上。之后告诉小朋友们也可以学着做。第二天,有很多幼儿带来了不同图案的沙画,我都一一展示在墙壁上。有一天,辛xx小朋友奶奶还告诉我,说她在家里制作时的认真劲、睡觉时都放在枕边、她是多么地看重自己的作品。当我把这件事以后告诉小朋友听时,小朋友们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种肯定与鼓励是我意料之外的,辛xx更是一脸的自豪与满足。在以后的日子里总会有孩子带来在家与父母制作的各种小作品。墙壁上也经常会贴上各种作品,孩子与家长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在案例2中,我们让幼儿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表明我们对他们的作品非常重视,也表明了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和对作品的赞赏,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机会,足以让其他孩子羡慕不已。正因为这种对幼儿作品的重视与赞赏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的积极性又感动了家长,带动了家长的参与。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绩让大家来分享,会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共鸣。因此,对于幼儿的成绩不能只是单纯欣赏,要让大家一起分享。其实,孩子经常会带作品给老师看,以往我们总会说:“好,不错。”就随手处理了,而如今多了“请大家分享”这一环节,却可以大大提高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三、让环境与家长对话,变“被动了解”为“主动参与”案例3—“展示时间”:我们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一点时间向家长表演刚刚学会的各种本领,如:儿歌、歌曲、手指游戏、音乐游戏,虽很不成熟,家长却看得有滋有味。家长纷纷说:“要不是亲眼看见,真不知孩子会这么多东西。”“还是在幼儿园好”“每天一到时间赶紧跑,生怕来晚了看不到”。许多家长还会主动抄下我们教的内容,回去进一步指导,或者与孩子一起在家玩幼儿园教的游戏。不变的环境会让家长熟视无睹,而经常变化又反映教学内容的环境一定能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家长看到孩子的表演,就会激动。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孩子的进步,我们抓住了家长这一心理,让家长尽可能多的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于是家长就会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其实,利用一些节日、开放日展示幼儿活动是幼儿园的常见形式,但这毕竟向家长展示得还太少。我们利用接送孩子的点滴时间,随时向家长展示最新的教育活动,让家长天天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是最真实可信的。不像以往只有在幼儿园组织演出等集体活动时才能见到孩子的表演。虽然我们只是多了“随机展示”这一环节,却让家长清楚地了解了幼儿每天在园的学习情况。了解的多了,自然也就参与了。四、整合教育资源,由“双方互动”为“三方互动”案例4—“神州五号”剪报:一天早晨,周xx小朋友的奶奶带来“神州五号”的自制剪报说:“老师,这是昨天佳佳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原来他和爸爸看到了大班哥哥姐姐的剪报做的特别漂亮,所以也做了一张。于是全班孩子开始讨论“神五话题”。许多孩子都坚定地说:“以后我也要当宇航员。”以后的一段日子,孩子和家长共同搜集了许多有关神五的资料。每当家长带来信息和材料时,我们都会利用集体谈话时间表扬,请孩子带一朵小红花送给家长,以表示我们的感谢。之后家长总是积极配合各项活动并主动的提供他们认为对孩子有益的材料。许筱春的奶奶拿来了去上海野生动物园拍摄的动物照片、王涛的爸爸拿来了香港海洋世界的照片等等。我们也经常会因此改变原教学计划而临时改为由家长提供、孩子喜欢的有益活动。教师和家长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从案例4不难看出,家长已经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来,开始向我们提供教育信息,而我们又适时地抓住了教育契机,生成了教育活动。可见,教师的教育行为吸引家长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活动中,家长感受到因他们的参与使孩子的进步更明显,孩子明显的进步带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家长的积极参与又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实现了教师、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三方互动,形成家园共育的良性循环。其实,家长提供信息在幼儿园也都会遇到。通常我们会说声:“谢谢”。但如今我们重视家长参与,把家长提供的信息转化成了教育内容,满足了家长的需要,让家长体会到了参与的成功。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虽然家园共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受益,但反过来利用幼儿影响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效果是也非常好的。所以只要我们教师平时的家长工作再细致一点,再深入一点,树立指导家长工作日常化的意识,营造相互赏识的班级环境,就一定能使家园共育产生良好的效果。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