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校 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昌平2010——2011学年度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化学

格式自己调整一下啊.

昌平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化学试卷 2011.5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35道小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考试编号和姓名。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化学方程式中的“”和“→”含义相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l 35.5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艺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原料 B.加碱蒸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是混合物的是

A.铁丝 B.蜡烛 C.木炭 D.红磷

4.加碘食盐,“碘”应理解为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5.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潜水 B.灭火 C.急救 D.气焊

6.下列性质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A.颜色 B.状态 C.溶解性 D.可燃性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2个氧原子:O2 B. 3个钠离子:3Na C. 2个氢原子:2H D.氯化钾:KCl2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过滤 C.加热液体 D.读出液体的体积

9.下列操作既能加快硝酸钾的溶解速度,又能增加硝酸钾溶解质量的是

A.搅拌 B.振荡 C.加热 D.降温

10.下列物质可做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

A.浓硫酸 B.氧化铁 C.浓盐酸 D.氯化钠

11.下列运动设施中没有用到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竞赛使用的 B.排球使用的 C.双杠使用的 D.跳高使用的

塑胶跑道化纤球网木制横梁海绵垫

12.消防队员灭火时,常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其作用是

A.使水分解 B.使水变成水蒸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13.北京地铁服务于市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中铁轨所用的钢铁属于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14.下列物质中,能作氮肥的是

A.K2CO3 B.CO(NH2)2 C.Ca3(PO4)2 D.K2SO4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涂上盐酸

B.甲醛能起防腐作用,可以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并出售

C.为减少白色污染可将废弃塑料就地焚烧

D.进入闲置的地窖前应先进行灯火实验

16.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因此不显电性

17.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右图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结果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

他们更换试剂后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他们后来选择的试剂是

A.稀盐酸和镁条

B.碳酸钠和稀硫酸

C.稀盐酸和铜粉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

1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KNO3(CaCO3)溶解、过滤、蒸发

B CO2(CO)通过NaOH溶液

C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D NaCl溶液(NaOH)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0.α-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的氨基酸之一,右图是α-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α-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

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化学式为C3H7O2N

D.属于氧化物

21. 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某同学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进行如下实验。(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记“√”,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X Y Z W

盐酸√--

Z的硝酸盐√-

W的硝酸盐√-

A. X>W>Y>Z B. X> Y> W>Z C. W> X>Y>Z D. Y>W> Z> X

2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 NaCl和NaNO2都是有咸味的盐,故可以用NaNO2代替NaCl作食用盐

C.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故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D. H2O和H2O2分子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2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

B.20℃时,将60g甲加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A,若再加入100g水,

会使溶液A的质量分数变小

C. 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24.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D.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则此

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36:883

25.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

B.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D.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二、填空题(共5道小题,共30分。)

26.(6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下列各类食物中含糖类最丰富的是(填字母)。

A.蔬菜 B.米饭 C.鸡蛋 D.牛奶

(2)世界卫生组织推广使用中国铁锅炒菜,放点食醋,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元素。

(3)餐具上的油污用加入洗洁精的水更容易洗掉,原因是洗洁精具有作用。

(4)泡打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主要是通过碳酸氢钠与一些酸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而起到发泡作用。

(5)磨牙器能有效帮助去除牙齿表面的牙垢,磨牙器磨头采用50%橡胶与50%的金刚砂(主要

成分为碳化硅)特制而成。已知碳化硅中碳元素-4价,硅元素+4价,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

27.(6分)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2)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最好用(填字母)。

A.无色酚酞溶液 B. pH试纸 C.紫色石蕊溶液

(3)用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地下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4)常见的几种净水方法中,对地下水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

(5)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分的均一性

C.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 D.水分子是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

(6)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CH3OH+12O2+6NH3 3X+5CO2+19H2O,则X的化学式为。

28.(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②③④

它们表示种元素,表示的是原子,表示的是阴离子(填序号)。

(2)A物质常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相对分子质量为26。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0g的纯净

物B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物质反应完全时,可生成44gC物质和9gD物质。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29.(7分)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

(1)有些汽车新型排气系统中,使用抗腐蚀性能好的钛合金材料。生产钛(Ti)部分工艺流程图

如下:

镁与四氯化钛(TiCl4)在高温下生成金属Ti,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上述反应需在

氩气环境中进行,理由是。

(2)汽车燃料主要是汽油,若油箱漏油,走近汽车就能闻到。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3)用天然气替代汽油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4)油价的持续“高烧”,引发人们对未来能源供需及价格的深切关注,并且促使人们寻求石油

的替代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

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求开发新能源

C.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5)家用汽车和公交车相比,前者的耗油量大约是后者的1/5左右。前者和后者在行驶时所排出污染物的比率大致也是1/5左右。如果后者载运乘客量平均为50人,前者平均为2人,请对比它们在燃料利用和污染环境方面因素,你的建议是。

M

C Z

B Y

A X

30.(6分)如图所示,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盖房子的游戏来建立几种物质之间的联系。A、B、C、X、Y、Z、M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游戏规则是:下面物质可以转化成相邻的上面物质,X为单质,其他均为化合物。

(1)A转化成B时放出大量的热。A的俗称是。

(2)B可用于工业制C,则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一种物质向C里滴加直至过量,溶液的总质量不变,但发生了

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4)X转化为Y的化学方程式为;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为;Z转化为M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共3道小题,共19分)

31.(6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

(2)图F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F G

(3)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G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和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32.(5分)某学习小组用右图装置测定铜锌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1)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

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

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

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

上述操作的顺序是(填序号);

(3)若实验用铜锌合金的质量为ag,与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L,

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填字母);

A.反应前加入稀酸的体积 B.反应前加入稀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4)若实验用铜锌合金的质量为ag,与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g,则锌的质量

分数为;

(5)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得到锌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

“偏小”或“不受影响”)。

33.(8分)实验室有5种白色固体,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固体。

(1)调查研究

①5种白色固体分别是:NaOH、Na2CO3、CuSO4、Ca(OH)2和NaHCO3。

②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查阅了NaOH、Na2CO3和NaHCO3的一些性质。

性质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性 20℃时溶解度109g 20℃时溶解度21.5g

溶解时放热 20℃时溶解度9.6 g

溶解时放热

加热不分解不分解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2)实验探究:同学们的探究报告如下,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第一步:在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的5种白色固体,分别标上A、B、C、D、E,然后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并振荡。 A、C、D的溶液为无色;B的溶液为浑浊;E的溶液呈蓝色。 B是

E是

第二步:向上述A、C、D溶液中分别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三支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均变红。结论:

第三步:

依据右图装置,对A、B、C进行实验。

①加热固体A B溶液无明显现象。 A是Na2CO3

②待①停止加热后,通过长颈漏斗向C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B溶液中有气泡逸出并有白色沉淀生成。 B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四步:依据右图装置,对B、C进行实验。

被加热的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B溶液中有气泡逸出且溶液变浑浊。 C是

利用排除法得出:

D是NaOH

(3)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发现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填化学式);请用物理方法继续鉴别。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四、计算题(共2道小题,共6分,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计算过程要求规范)

34.(3分)如果下水管管道堵塞了,我们可以用一种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和铝片的管道疏通剂来疏通。反应原理为:2Al+2NaOH+2H2O 2NaAlO2+3H2↑,若要产生1.5g氢气,请计算所用的管道疏通剂中含铝多少克?

35.(3分)烧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

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和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区别

区别:

一、目录的章节顺序不同。

二、相同知识点所对应的试题库不同。

三、出版社不同。

鲁教版:

由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中小学教科书教材,称为鲁教版。目前,鲁教版教材在山西、广东、山东等地使用。

人教版: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扩展资料:

化学:

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

我国化学教育从初三开始,高中成为理科之一,除两本必修教材外,又有《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六个选修课程。

全国一共六个版本: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浙科版,粤教版,上教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教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课本

三、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导语: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化学概念是用简炼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初中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根据中学生的水平,通过传授化学知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以适应今后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的学习和进入社会后高新科学技术对化学的需要。

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设计教学目标

化学教师不但要熟悉教学大纲,吃透各知识点,而且要关注每年高考的细微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切合实际、难度适当、要求具体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讲授内容的难度把握、材料的呈现方式等细节问题。

设计一堂课首先要明确主题,核心思想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出来?思考上课要采取的思路:主要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式解决?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设计主体定位于学生,他们能获得哪些具体进步?怎样呈现课堂的亮点?教学设计要用到哪些方法和手段?

二、讲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反馈学习结果,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用发现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主动实现意义建构。面对同样层次的学生,讲授同样的知识内容,不同教师用不同方法讲解,教学效果差异很大。化学课堂中,只有经过教师潜心研究的教学方法才能有较强的实效性,但由于带有教师的个性特征,故不能简单地效仿。化学课堂中尽可能采用探究式教学,还要用恰当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实验能力;适当地使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更充实、科学、合理、有效。

三、注重教学效果

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核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课堂中有哪些是亮点,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哪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有哪些新的增长点?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是否参与感悟、体验?是否关注社会,联系现实,形成感悟,充分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后必须要反思的问题。

四、反思教学得失

1.写反思日记或教学后记

教师要经常静心思索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以及学生中存在的误解或难点,并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对自己较成功的做法,如,教学的灵感闪光点、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创新处理、组织教学的`新招、解题误区的突破、启迪的得当、训练的到位等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如,笔者在讲解用量气装置来测量气体的体积,读数时应上下移动右管,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时,学生对为何要左右两液面相平,使左管压强与大气压相等难以理解。实际上这是物理中连通器原理的应用。于是我联系平时病人输液时,药瓶拿低了会出血这个现象来说明压强的问题。我由此反思并受到启示:学生为何会难以理解?怎样帮助他们去理解?结论是要联系生活,加强直观教学,把陌生的知识熟悉化。反思日记形式可多样,如,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

2.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讨论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同一问题,见仁见智。同科组甚至不同科组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对自己有益的方法。例如,我曾经讲过一节以《硫酸》为题的公开课。课后大家谈到我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引入比较平淡,可否换成浓硫酸沿试管壁慢慢滴入浓盐酸中。我到实验室去按同事的意见操作了一下,效果的确不错。遗憾的是两种物质都是无色的,学生观察不够清晰,于是我想到用有色物质代替浓盐酸。通过几次实验,最后选定用过饱和的硫酸铜溶液。现象非常明显:当浓硫酸沿着试管壁缓缓流入过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先出现分层现象,无色的浓硫酸在中间层,几秒钟后,底部晶体变白,浓硫酸与上层饱和溶液接触处,明显有白色物质析出。这个现象不仅解释了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还演示了吸水性。

3.组织听课、评课

在听课、评课中欣赏别人,提高自己。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来讲这堂课,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是怎样的?我怎样组织课堂?怎样突破难点,重点?哪些能创造亮点?例如讲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时,学生已有知识: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不活泼金属不反应。要求学生利用铜、铝、锌分别与浓硫酸反应,必要时可加热。实验与原有知识产生矛盾,带动后续新知识的学习。当学习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后,我又提到在该实验过程中没有体现环保要求,最好能改进实验装置,希望激发学生想出更多的改进方案。凑巧后来听一专家示范课,也讲到此问题,他的装置显然更科学,实验效果更佳。通过比较,取名师之精华,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反思,其目的都是为了做到与时俱进、尽量摆脱职业的惰性和局限性,保持反思意识和创造力。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充实自己、追求卓越,才能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改变,提升教学质量。

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依托实验,加深理解

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帮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在教学中,坚持以精彩的实验引入,抓住学生的心弦,变枯燥的概念讲解为学生的自主归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验过程的展示。例如: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在讲解物质的电离产物从而引出酸碱定义时,单凭书上的图和文字讲解,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往往会误认为是溶液通电后才发生电离。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物质放入水中进行电离的全过程,然后通电后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电灯发光,学生就很快明白,无需教师强调。

二、抓住关键词,强化记忆

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及时纠正学生在某些概念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因为单质和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将一些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误认为是单质,通过关键词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多次提到关键词使学生记忆得到强化,容易牢记。

三、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解碱的概念时,碱的定义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其中氢氧根离子学生容易理解这是碱的特征,但遇到碱式盐如Cu2(OH)2CO3时不能区分,这时就要给学生剖析Cu2(OH)2CO3电离时阴离子有O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阴离子CO32-产生,阴离子并非全都是OH-,所以它不能叫碱,突出理解定义中的“全部”二字。这样深入剖析,抓住特点,使一个概念和另一个概念严格区分,从而使学生既利于理解又利于掌握。

四、多角度分析,理解概念

有些概念,多角度分析,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至混淆。例如在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时,学生常会疑惑,前面学到分子的性质,为什么突然得出分子可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呢?这时若继续讲微观,学生反而更糊涂,而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就比较容易理解,水蒸发为水蒸汽是物理变化,而水电解生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是什么呢?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分子是否变化进行判断,水电解后,水分子已经发生改变,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不能再保持水的性质,变成了其它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是化学变化,而水蒸发水分子没有变,所以水蒸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这样多角度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从本质上认识概念的来由,避免了概念模糊不清,为以后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化学概念的目的,是通过概念学好其他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最大难点。一般可指导学生按以下三个步骤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认真阅读分析题目,找出有关概念;第二,确定运用概念;第三,结合概念分析、解决问题。如,初中化学教材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的一道题:请判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大了,因此这个反应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第一步:分析题目可知,本题所说的是物质变化前后的质量变化,与此有关的概念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步:因为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所以这里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对本题可确定适用的概念是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与物理变化无关。

第三步: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实质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找到问题实质)。反应前的质量是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而反应后的质量是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显然,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加了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元素质量,把氧的质量考虑进去,本反应并没有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后得出结论)。

除综合运用以上五种方法之外,还需注意化学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新概念的定义中常包含着旧概念。因此会出现旧概念不清,学习新概念就觉得困难,所以要对已学过的概念经常复习,经常应用,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使学生感到化学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由枯燥、抽象、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成的,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掌握概念的特点,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和探讨化学概念的教学规律,使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