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代码(学生学籍号码是几位数字)

一、小学和初中都有哪些编号啊

各中小学学校编号是指中国教育部门为了管理和统计学校信息而设立的编号系统。这些编号通常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发放和管理,具体的编号命名规则和方式可能因地区和学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一般来说,中小学学校编号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省/直辖市/自治区代码:表示所在省份、直辖市或自治区的编码,通常由2位或3位数字组成。

2.地市/区县代码:表示所在地市或区县的编码,通常由2位或3位数字组成。

3.学校类型代码:表示学校类型的编码,例如小学、初中、高中等,通常由1位数字或字母表示。

4.学校序号:表示该地区同类型学校的序号,通常由2位或3位数字组成。

以广东省广州市的小学为例,一个典型的中小学学校编号可能如下所示:44(广东)01(广州)01(小学)001(学校序号)。

二、在教育管理中具有以下意义:

1.学校识别:学校编号可以用来唯一地标识一个学校,确保学校在各类教育管理系统中能够被正确识别和记录。

2.教育管理:学校编号在教育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于学生招生、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成绩统计等方面,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数据统计:学校编号可以用来进行各类教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通过对学校编号进行统计,可以得到不同学校在各项指标上的数据,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区域划分:学校编号通常也与地理位置有关,可以用来划分学校所在的区域范围。这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调整和规划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学校编号可以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查询或向学校咨询获取,以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学生学籍号码是几位数字

学籍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

省市位(2位)+区县(2位)+学校类别(1位)+学校(3位)+学生类别(1位)+届别(2位)+班(2位)+学生号(2位)+校验位(1位)。

教委定义省市位和校验位。

*省市位(2位):北京市为:01

*区县编号(2位):注:由于北京撤县改区,区县代码随之改变

*学校类别(1位):0=小学; 1=初中; 2=小学、初中并存学校(九年一贯制); 3=小学、初中、高中并存学校; 4=完中; 5=普高; 6=职高; 7=职普高并存学校。

*学校(3位):编码由各区县编制定义。注:这三位是学校编码的最后三位,即学校自编代码。

*学生类别(1位):0=小学生,1=初中生,2=普高学生,3=职高学生,4=小学生(借读生),5=初中生(借读生),6=高中生(借读生),7=小学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8=初中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9=高中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

*届别(2位):按入学年度后两位加学年制年度计算,为学生应毕业年度的后两位。

*班(2位)、学号(2位):编码由各学校编制。

扩展资料

2014年8月5日,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教育部将为每位学生核发全国唯一的学籍号。

通知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公安机关协作,对本省(区、市)学籍进行查重、查错,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问题学籍清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问题学籍进行核查处理。各省(区、市)内问题学籍处理工作原则上应于2014年7月底前完成。全部问题学籍处理工作结束后,教育部将为每位学生核发全国唯一的学籍号。

通知还要求各级教育机构加快制定完善实施细则,明确各学段各类学籍变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利用全国学籍系统做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籍建立和学籍正常变动(升级、升学、毕业等)、学籍异动(转学、出境学习、休学、复学、留级、跳级、辍学、死亡等)的管理工作。应用全国学籍系统监测学生上学考勤情况,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监测随迁子女流动情况,提高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水平,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公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籍号

三、学籍号有多少位

学籍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

省市位(2位)+区县(2位)+学校类别(1位)+学校(3位)+学生类别(1位)+届别(2位)+班(2位)+学生号(2位)+校验位(1位)。

教委定义省市位和校验位。

*省市位(2位):北京市为:01

*区县编号(2位):注:由于北京撤县改区,区县代码随之改变

*学校类别(1位):0=小学; 1=初中; 2=小学、初中并存学校(九年一贯制); 3=小学、初中、高中并存学校; 4=完中; 5=普高; 6=职高; 7=职普高并存学校。

*学校(3位):编码由各区县编制定义。注:这三位是学校编码的最后三位,即学校自编代码。

*学生类别(1位):0=小学生,1=初中生,2=普高学生,3=职高学生,4=小学生(借读生),5=初中生(借读生),6=高中生(借读生),7=小学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8=初中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9=高中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

*届别(2位):按入学年度后两位加学年制年度计算,为学生应毕业年度的后两位。

*班(2位)、学号(2位):编码由各学校编制。

扩展资料

2014年8月5日,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教育部将为每位学生核发全国唯一的学籍号。

通知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公安机关协作,对本省(区、市)学籍进行查重、查错,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问题学籍清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问题学籍进行核查处理。各省(区、市)内问题学籍处理工作原则上应于2014年7月底前完成。全部问题学籍处理工作结束后,教育部将为每位学生核发全国唯一的学籍号。

通知还要求各级教育机构加快制定完善实施细则,明确各学段各类学籍变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利用全国学籍系统做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籍建立和学籍正常变动(升级、升学、毕业等)、学籍异动(转学、出境学习、休学、复学、留级、跳级、辍学、死亡等)的管理工作。应用全国学籍系统监测学生上学考勤情况,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监测随迁子女流动情况,提高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水平,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公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籍号

四、学籍号是什么啊

学籍号:个人标识码(19位)为教育系统人员基础信息统一编码,由类型码(1位)及公民身份号码(18位)或个人标识自编码(18位)构成。

个人标识自编码(18位)是在教育个人暂无公民身份号码(第二代)或原公民身份号码不可用时,由教育部依据本规则赋予教育个人的教育身份号码,个人标识自编码(18位)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扩展资料

学籍号的确定:

学籍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

1、省市位(2位):北京市为:01

2、区县编号(2位):注:由于北京撤县改区,区县代码随之改变

3、学校类别(1位):①0=小学;②1=初中;③2=小学、初中并存学校(九年一贯制);④ 3=小学、初中、高中并存学校;⑤4=完中;⑥5=普高;⑦ 6=职高;⑧ 7=职普高并存学校。

4、学校(3位):编码由各区县编制定义。注:这三位是学校编码的最后三位,即学校自编代码。

5、学生类别(1位):①0=小学生,②1=初中生,③2=普高学生,④3=职高学生,⑤4=小学生(借读生),⑥5=初中生(借读生),⑦6=高中生(借读生),⑧7=小学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⑨8=初中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⑩9=高中生(按北京市户口对待借读生)。

6、届别(2位):按入学年度后两位加学年制年度计算,为学生应毕业年度的后两位。7、*班(2位)、学号(2位):编码由各学校编制。

每个阶段毕业后,都会在新学校重新办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籍号

五、中学学校代码怎么查

1、在教育部官方网站的“全国学校信息查询”页面进行查询。

2、在省、市、区(县)教育局的官方网站上进行查询,一般都会有相关信息发布。

3、在学校官方网站上查找,通常会在“招生信息”或“联系我们”等栏目中提供学校代码。

4、拨打当地教育局的查询热线,向工作人员咨询学校代码。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