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特色德育,初中学校特色德育活动方案 2024-09-29 15:51:58 0 0 中学德育的三个方面?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德方面的总的要求。 在这里德育目标分类,是依据我们对思想品德结构的理解而划分为三个方面:①思想、政治、道德准则或规范方面的目标;②思想品德心理发展的目标;③思想品德能力方面的发展目标。 德育实施的序列应与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序列相结合,循序渐进,因此在思想政治道德准则的教育目标的排列上按照道德——思想——政治的顺序。 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尤其是思想品质应包括政治思想内容,思想品质和政治品质很难严格区分,故在目标的表述上将二者结合起来。 (一)思想品德规范方面的目标 1.道德规范方面的目标 关心学习。懂得学习的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既是自己的义务又是自己的权利;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心他人,尊重、爱护、帮助他人。 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劳动,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节。 确立关心环境的意识,保护环境。 2.思想规范、政治规范方面的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 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拥护、热爱中国共产党。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 具有现代意识,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率,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并能进一步树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改革开放意识。 有基本的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知法,守法。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有独立思考、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的精神。 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二)思想品德心理的发展目标 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诸方面心理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具有义务感、责任感、诚实、正直、关心别人、珍惜友谊、守信、自尊、自主性、积极进取、勇敢、乐观、毅力、自制力、好学、勤奋、刻苦、认真、爱惜时间、喜欢思考等良好心理品质。 (三)思想品德能力发展目标 1.思想品德认识能力 具有以道德思维为主,包括对人们之间道德关系、思想关系、政治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具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评价能力,对社会思潮的分析、评价能力,对社会信息的辨析筛选能力,对社会政治的定向能力,对行为后果的预测能力等。 2.情感能力 具有对客观道德情境的情感体验能力,包括直觉情感体验能力(即直接感知一定道德情境的情感体验能力)、想象的情感体验能力(即对想象某种道德形象的体验能力)、理性的情感体验能力(即对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概念、道德理论的体验能力)。 具有共感能力,即从他人的观念感知某种现象或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 有体验自己情感需要的能力,调节、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3.品德践行能力 具有把思想品德的知、情转化为行的能力。能对客观社会生活情境作理智的分析,有把一定的道德观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的热情和意志,能将一般的道德规范、思想规范、政治规范化为具体的行动指令。 具有道德选择能力,包括对不同道德体系、思想体系的价值选择,对同一道德体系、思想体系中不同规范的选择。 具有实际执行某种道德规范的能力,抵制不良诱因。 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中学德育的方法有哪些? 中学德育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和道德行为。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运用合理的逻辑和说服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榜样示范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卓越成就和良好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品德。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的行为,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实践锻炼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际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通过挑战和团队合作培养品德、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4. 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在引导下,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学生的品德不断完善。这种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指导,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运用,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中学德育可以达到有效引导学生成长、培养良好品德的目标。 中学阶段德育内容重点之一? 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是以激发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核心内容,这种教育不仅是一种情感培养的教育,而且是行动激发的教育。 理想是人奋斗的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向往;传统教育是历史中继承下来的、众多人认可的思想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重在引导学生首先基于现实确立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等。 集体主义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服从集体决定等。劳动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各项基本劳动技能,养成积极探索、勤于动手的好习惯等。纪律和法制教育重在教育学生熟知现代社会中合格公民应遵守的基本法律,认清权利与义务等。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是德育内容的最高层次,教育学生正确的认识人生、计划人生,确定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等,不断提升并实现人生价值。 初中学生安全德育教育原则? 德育的基本原则: 1.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2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想结合的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4.导向性原则。 5.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原则。 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8.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