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意见建议?
1.有固定模式但又不拘泥于固定模式。有固定模式,体现规范性、严谨性,有科学的课堂架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或者对于高效课堂认识模糊的教师,有很好的引领价值,;但如果拘泥于固定模式,则又成为束缚,要在立足于固有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只要有益于培养学生素养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发展学生的技巧都是好技巧。
2.立足于学科素养进行有效的任务(问题)设计。所讲授的知识点要与课标、高考题、评价体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等有效衔接。高效课堂的打造,要以学科素养为主根,以任务(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对主要任务进行科学分解,变成可操作性的子任务,通过课堂教学,最终指向还是学科素养的科学有效培养。
3.通过真实情境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的试题命制尤其是文科类试题,几乎达到了“无情境不命题”的地步,目的就是让学生进入到真实情境中,善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情境导入,用情境引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效的课堂预设和巧妙的课堂生成要兼顾。生成和预设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二者具有互补性。要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要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5.学生的参与度必须得到更有效的保证。一是全程参与,除了部分必须老师讲授的时间外,整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环节;二是全员参与,不是一两个学生参与,而是要确保全体学生都要有参与;三是深度参与,不要让学生参与一些肤浅的低层次的讨论,而是研讨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6.知识能力的有效输入及规范输出要兼顾。所谓知识能力的输入,就是学习过程中要用耳朵听,用脑子思考,用手记录,用眼睛观察,实行多感官学习法,实现知识能力的高质量输入记忆理解掌握。所谓知识的规范输出,一方面是课堂上的口头表达,又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地规范表达,另一方面是课堂上的书面表达,通过写的方式,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7.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有效度。小组人员不宜过多,最好为5-8人,且要分工明确,全员讨论基础上,要有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补充发言人等。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有些自主思考就能解决的就不需要讨论,必须是需要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才进行讨论。
8.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各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升维思维、发散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一旦具有以上思维,学生就拥有了更准确的判断能力、更完整的表达能力、更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的那些课程太多,不知道怎么分配,怎么办?(我初一)?
我个人认为相对于初二、初三,初一还是轻松地。因为,初一只是在打基础,真正冲刺是在初二初三。初一的时候,只需要上课跟住老师的思路,及时解决问题就好。初一的课程也不要想太多,认为很复杂。
第一,地理和生物是不需要费太多精力的,因为中考不考。当然如果你对这两科感兴趣就另当别论。
第二,上了初二就要开始学物理化学,建议有条件可以提前慢慢学习。
第三,数学到了中考,考的都是最基础的,打好基础最重要。
第四,英语和语文都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建议你有空多看看书。最后,一定要找出自己欠缺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能你会说我说的是废话,但我还是要说,别人的意见只能当作建议参考,真正的还得靠你自己。
怎么开始自学初中课程?
自学初中课程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学习目标:为了更好地学习初中课程,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想要学习哪些科目,希望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学习等。
2. 筛选好的学习资源:在网上找一些比较好的初中教材、视频、题库等学习资源,也可以考虑购买一些优秀的学习教材。
3.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和时间安排,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
4. 勤奋学习:自学初中课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坚持不懈、认真学习,不断巩固和提高。
5. 考试测试:在学习后再进行小测或者去找老师或其他教育专业人员帮助,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自学初中课程需要有很大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才能取得好的成果。